旅游新常態系列報道之二
發布時間:2015-02-05 14:52
開辟新常態下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新天地
本報記者 鄢光哲
摘要:
·發展鄉村旅游,能使農村就地現代化、城鎮化,同時又能使城鎮居民看得見山,望得見水,記得住鄉愁。
·旅游業是經濟發展的“催化劑”、社會協調的“潤滑劑”、轉變發展方式的“加速器”。
·旅游通過產業融合,形成資源共享,實現協同發展,創造新增價值。
·今后3年,旅游投資總額要達到3萬億元;新增旅游就業要達到180萬人,每年帶動100萬人口通過發展旅游業實現脫貧;基本實現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目標。
未來3年,我國旅游業面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。從國際看,世界經濟總體延續緩慢復蘇態勢,政治、經濟、地緣等各種因素相互交織,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。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表示,許多國家和地區把振興旅游業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,對中國游客抱有很大的期望,出臺了很多吸引中國游客的政策措施,比如美國就將中國公民赴美商務旅游簽證有效期延長到10年。從國內看,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,增長速度正從10%左右的高速增長轉向7%左右的中高速增長,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,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、做優增量并舉,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。
“縱觀國際國內形勢,新時期、新常態下,旅游業在調結構、轉方式上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,不僅在消費,而且在投資、出口上對我國經濟發展都應作出更大貢獻。”李金早說。
旅游是人們物質和精神文化的重要需求
李金早表示,通過旅游觸摸文化脈搏、感知文化神韻、汲取文化營養,獲得與眾不同的審美情趣,對于促進人們身心健康、推動人們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旅游是新時期人們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內容,旅游業是幸福導向、健康導向、快樂導向的產業,是增強國民幸福感、提升健康水平的產業,是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標志,是老百姓實實在在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鮮活體現。旅游還可以使不同地區、不同民族、不同文化、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們加深彼此了解,增加相互友誼、增強社會包容與和諧。
旅游業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引領產業
李金早認為,旅游業是促進區域發展的重要產業,有利于發揮區域特色優勢,促進區域交流,對打破區域分割、加強區域協調協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。“互聯互通,旅游先通”,正在成為區域或次區域一體化的普遍規律。旅游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優勢產業,為城鄉間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、資金流構建了渠道、提供了載體,推動以工補農、以城帶鄉、城鄉旅游優勢互補的良性互動。發展鄉村旅游,能使農村就地現代化、就地城鎮化,同時又能使城鎮居民看得見山,望得見水,記得住鄉愁。旅游業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引領產業,有利于整合城鎮各種資源,激活城鎮文化、彰顯城鎮個性、提升城鎮服務功能。
旅游業以游客消費為主線,串聯起各種消費、各種要素、各種產業、各種服務,形成各類旅游相關產業群,是對社會各種資源要素整合利用、提高綜合效率的新型經濟形態。
旅游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對需求的拓展和組織,是以市場為中介,對旅游需求和供給要素進行再組織的過程,是經濟發展的“催化劑”、社會協調的“潤滑劑”、轉變發展方式的“加速器”。現代旅游業已經成為全要素融合、全產業鏈整合、跨越一、二、三產業的現代產業集群和經濟社會組織方式。旅游通過產業融合,形成資源共享,實現協同發展,創造新增價值。
旅游業要實現“文明、有序、安全、便利、富民強國”的目標
“今后3年,我國旅游業發展要實施‘515戰略’,即緊緊圍繞‘文明、有序、安全、便利、富民強國’5大目標,推出‘旅游10大行動’,實施‘52項舉措’,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、提質增效,加快旅游業現代化、信息化、國際化進程。”李金早說。
要推動旅游者文明出游,旅游企業誠實守信,從業人員服務至誠。使旅游者普遍做到“講安全、講禮儀、講衛生,不大聲喧嘩、不亂寫亂畫、不違法違規”;旅游企業普遍做到講信譽、重品牌、有擔當;從業人員普遍做到自覺宣傳文明旅游,自覺引導游客文明旅游。使長期以來存在的旅游不文明頑疾得到有效治理,在全社會形成弘揚文明旅游的新風。
要實現市場有序、競爭有序、管理有序、出游有序。強化法治意識和規則意識,堅持依法興旅、依法治旅。防止“劣幣驅逐良幣”,讓優秀旅游企業脫穎而出,讓不法企業得到應有的懲罰。做到旅游各個環節運行井然有序,讓游客愿消費、敢消費、放心消費,高興而來、滿意而歸。
要堅持安全第一,強化政府的監管責任,企業的主體責任,增強游客的自我防范意識。要做到游前有提示,游中有警示,意外有救援,全程有保險。實現旅游安全意識明顯提高,安全旅游深入廣大游客心中,安全生產成為旅游企業的自覺選擇,游客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。
要努力做到信息獲取的即時化,交通出行的通暢化,通關手續的便捷化,旅游設施的人性化。通過提高旅游業的便利化水平,讓“咫尺天涯”變成“天涯咫尺”,實現“說走就走的旅行”。
要通過旅游業發展,不斷提高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、國內旅游消費占居民消費的比重、旅游進出口總額占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。李金早表示,待旅游基本統計測算體系建成后,將提出具體的量化目標。今后3年,旅游投資總額要達到3萬億元;要新增旅游就業180萬人,每年帶動100萬人口通過發展旅游業實現脫貧;基本實現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目標。
李金早表示,2015年旅游業發展預期目標為:國內旅游39.5億人次,增長10%;旅游入出境2.48億人次,增長4.6%,其中入境1.28億人次,與上年基本持平;出境1.2億人次,增長10%。旅游總收入3.66萬億元,增長11%。除入境旅游外,全面實現“十二五”確定的發展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