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鄉村,不僅景色美,人更美
發布時間:2016-04-06 16:32
這個鄉村山美、水美、人更美,這就是瑞金葉坪鄉的華屋,近期央視播放了一期專題片,可把這村莊火了。
17棵青松——永遠的“信念樹”
蘇區時期,僅有43戶村民的華屋人,每家每戶都有人參加了革命,其中有17位青壯年在“擴紅”時期參加了紅軍。在紅軍長征前夕,17位華氏兄弟相約來到村子后山的哈蟆嶺,為表達對中國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,每人在山上栽下了一棵松樹,當時稱為“信念樹”。在后來的長征途中,17位華屋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。八十多年來,烈士當年種植的區區小苗已成長為參天大樹,它見證著中國革命的歷史,它與共和國共成長。它們屹立在蛤蟆嶺上,天天俯視著自己的家園,守望著自己的親人。



黨的關懷——永遠的幸福
國務院出臺了《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》之后,黨中央、國務院對華屋無比關心,華屋村民為革命作出巨大的貢獻,今天應該過上幸福的日子了。





這里的鄉村旅游你沒發現吧!


華屋農家樂



采摘


采蜜

垂釣

抓魚



蘇區農耕體驗

紅軍戰場體驗

客家民宿
編輯:朱劍
審核:鐘昌戔
旅游咨詢投訴電話:0797—2509797
17棵青松——永遠的“信念樹”
蘇區時期,僅有43戶村民的華屋人,每家每戶都有人參加了革命,其中有17位青壯年在“擴紅”時期參加了紅軍。在紅軍長征前夕,17位華氏兄弟相約來到村子后山的哈蟆嶺,為表達對中國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,每人在山上栽下了一棵松樹,當時稱為“信念樹”。在后來的長征途中,17位華屋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。八十多年來,烈士當年種植的區區小苗已成長為參天大樹,它見證著中國革命的歷史,它與共和國共成長。它們屹立在蛤蟆嶺上,天天俯視著自己的家園,守望著自己的親人。



黨的關懷——永遠的幸福
國務院出臺了《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》之后,黨中央、國務院對華屋無比關心,華屋村民為革命作出巨大的貢獻,今天應該過上幸福的日子了。





這里的鄉村旅游你沒發現吧!


華屋農家樂



采摘


采蜜

垂釣

抓魚



蘇區農耕體驗

紅軍戰場體驗

客家民宿
編輯:朱劍
審核:鐘昌戔
旅游咨詢投訴電話:0797—2509797